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指纹身份认证系统
来源:
|
作者:id1704282
|
发布时间: 2731天前
|
19507 次浏览
|
分享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86年开始探索,1991年开始试点,1992年民政部发布的《县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民办发[1992]2号)标志着试点正式推开,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截止到2010年全国2209个县级市中已经有1267个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按照计划2020年前要实现对全国适龄农民新农保的全部覆盖。为规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提升新农保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防止在新农保养老金领取过程中出现的冒领现象,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关于建立全国统一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应用情况,北图高科开发了一套适合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纹身份认证系统”。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86年开始探索,1991年开始试点,1992年民政部发布的《县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民办发[1992]2号)标志着试点正式推开,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截止到2010年全国2209个县级市中已经有1267个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按照计划2020年前要实现对全国适龄农民新农保的全部覆盖。为规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提升新农保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防止在新农保养老金领取过程中出现的冒领现象,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关于建立全国统一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应用情况,北图高科开发了一套适合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纹身份认证系统”。

产品特点:
新农保指纹采集系统数据库集中式管理,网络一体化布局,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员分(乡镇)社区属地化新农保指纹认证管理,便于进行分析监管和任务考核。
新农保指纹识别系统B/S分布式程序设计,方便用户操作和系统维护。
与社保指纹业务系统接口及报表管理系统集成,使基金监督工作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退管信息化管理,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水平。
产品功能:
1. 适应于老劳保、新型农保指纹采集系统接口程序;
2.可以灵活限定不同年龄段人员的指纹认证时间段;(主要分为:按月、按季度、按年);
3. 支持养老金指纹认证的停发、恢复等业务处理;
4.可以根据间段设置新农保指纹采集识别周期并进行统一停发和按月恢复处理;
5.灵活的参保人员信息的导入、导出;
6.灵活的查询操作并可自由导出数据,并可以自定义要打印的内容、样式;
7.支持手持式移动身份证指纹上门指纹采集和指纹识别服务和异地卡片指纹认证系统。